2025年3月28日,绵阳城市学院第十六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绵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5)校级决赛在安州校区演播厅成功举办。

本次大赛以“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成就梦想”为主题,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吸引了213支团队参与,覆盖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文化创意等领域。经过多轮选拔,23支团队晋级决赛,角逐金、银、铜奖。大赛不仅为学子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通过前沿科技与创新项目的结合,展现了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卓越成果。
AI数字人评审,打造未来感赛事体验
本届大赛首次引入AI数字人“创赛评审精灵”,通过智能算法实时分析项目可行性、市场潜力及团队表现,为评委提供多维数据支持。副校长何礼果在开幕致辞中表示:“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评审效率,更体现了学院‘科技赋能教育’的核心理念。


项目覆盖多元领域,产教融合助推商业化
在路演环节中,参赛团队围绕创新维度、教育维度、团队维度、商业维度、社会价值维度、公益维度等对其项目进行了多角度的精彩展示。其中,多个结合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项目尤为引人注目。
新农科方面,“智授丰穗-低空经济赋能农业授粉开创者”团队展示了其开发的智能农业系统。该产品基于AI图像识别技术、机械臂与末端执行器技术、智慧气象检测技术,同时融入现代化设计表现形式,能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态,智能调度无人机进行精准授粉可显著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为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持。
商业维度表现突出的“暖为心滴-多功能恒温输液宝”项目,是以智能恒温输液为核心的共享式医疗辅助产品,利用深度学习+PID高精度、高稳定性控温算法,实现设备恒温加热、缺液报警、故障告警、手机快充、仓内自动消毒等功能。有效解决弱体质人群由于药液与体温间温差过大而引起的身体不良反应。
最具社会价值的“震定自若——高精度隔震装置”项目,利用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在上部物品受到外部撞击时,装置滚轮沿着弧形轨道运动并进行耗能,从而使装置在运动之后实现装置自复位,最终达到对保护文物、精密仪器的保护目的。
据悉,部分优秀项目已与多家投资机构展开深度接洽,并获初步孵化资源支持,即将进入定向孵化培育阶段。

行业大咖+学术专家,多维赋能项目成长
本次大赛特别组建了多元化的专业评审团,由1位来自知名企业的行业专家、5位具有丰富指导经验的校内创业导师,以及创新引入的AI智能评审系统共同构成。这种“行业专家+学术导师+人工智能”的三维评审模式,既保证了评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又通过AI评审的客观数据分析,为项目评估提供了更加科学、全面的视角。他们不仅对项目进行了专业点评,还通过“1对1辅导”为团队提供后续优化路线图。

金奖花落谁家?创新力量闪耀全场
经过激烈角逐,大赛最终评选出 1支金奖、2支银奖、3支铜奖团队,获奖项目兼具科技深度与社会温度:
金奖:“研悦唐轩·四季朝夕”团队。
银奖:“震定自若-高精度隔震装置”团队、“智绘诗仙-AIGC赋能李白文化创新传承项目”团队
铜奖:“智启心河-新时代儿童成长赋能者”团队、“匠心光映—新一代超光能研蛋检测领军者”团队、“暖为心滴-多功能恒温输液宝”团队。



绵城双创:以青春之我,创时代之新
第十六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对学子而言这场赛事证明,绵城的舞台足够大——无论是工科生的硬核科技,还是文科生的文化情怀,都能在这里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对学院而言从AI评审到产教融合,赛事革新印证了“教育即赋能”的理念,未来将推动更多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一线;对社会而言获奖项目聚焦环保、医疗、文化传承等社会痛点,展现了高校创新力量的时代担当。
2025年,现代产业学院将继续以“敢闯”的锐气、“会创”的底气、“实干”的志气,在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下一届大赛,我们不见不散!